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了义南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了义字木讷钟离少师之曾孙也。
年十五举进士,过金陵见保宁玑公,闻法开悟,即从剃染,随所至处。
扁曰:“昨梦念念西方,未尝间断。
”后偕同参,至黄檗居久之,诵持愈勤,一夕别其侣,吾西归矣。
复见佛菩萨授以金台。
越三日,爇香宴坐,含笑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戒香
全宋诗
释戒香俗姓林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
台州真如寺
南岳下十三世,保宁玑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义了
全宋诗
释义了字廓然俗姓钟离
嵩山佛慈玑禅师侍者(《许彦周诗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昌宋 1089 — 1171
全宋诗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
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
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道场寺,悟彻。
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
年二十三归省妙湛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
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
高宗建炎中退席。
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
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
七年卒,年八十三。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吴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幼礼澄公为师,十三受戒。
后师湖州道场妙湛大师,遂嗣其法。
历主何山、瑞光、育王、蒋山、径山灵隐诸道场,赐号佛行大师
稍倦应接,告老退隐,自号月堂
后出主净慈。
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
曹勋松隐》卷三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等。
道昌
号月堂
湖州宝溪吴氏子。
得法于雪峰慧和尚
所至以行道为己任。
不发化主。
不事登谒。
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
衲子有志。
充化导者多却之。
有以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
师曰。
我佛在日犹可恐。
今为之必有好利者。
而至于自鬻也。
径山净慈育王。
皆师说法处。
曲高和寡
法嗣无闻。
或谓和尚行道经年。
门下未闻。
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
师不对。
他日再言之。
师曰。
子不闻。
昔人种瓜。
而爱甚者。
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
瓜不旋踵而淤败。
何也。
其爱之非不勤。
然灌之不以时。
适所以败之也。
诸方老宿。
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
才器宏远。
止欲速其为人逮。
审其道德则淫污。
察其言行则乖戾。
谓其公正则邪佞。
得非爱之过其分乎。
是正犹日中之灌瓜。
予深恐识者笑。
故不为也。
后有同乡僧名悟者。
称得师
住杭之五云山
略展规模。
然亦终不振。
师每念丛林下衰。
纲纪大坏。
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
故使在下者。
得以非义乘之玩习。
既久。
遂谓当然不知其悖。
故师行事发言。
终其身不妄。
盖于时事。
深感于中。
为后学法有不得不然者耳。
名闻于朝。
赐号曰佛行
后无疾而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道昌字月堂
姓吴氏归安人
幼投鹿苑,礼澄公为师。
年十三,祝发受具,坚持净节,不异成人,踰年行脚,不禅 寒暑,寻访耆宿,究取上乘。
妙湛佳(住)湖州道场,声誉甚盛。
往谒之,一日问妙湛曰:“不起一念,时还有过也。
”无妙湛曰:“须弥山尔,作么生会。
于言下领略,自是机峰捷出,有辩无碍。
罢参归霅川,土人莫倚,施米、、豆六百斛,恳之主何山
左丞叶公寄栖卞山,与甚契,每鱼鼓相从,伊蒲共僎,为方外忘形之交,继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迁四明育王山,皆创成法席,一新寺宇。
先是,妙湛净慈,有大通所传云门大师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雪峰,大众以此衣授,众谓不失其宗,人以为荣。
叶公建康,时蒋山新经戎烬,屋仅数椽,叶公奏请住此山,不数年楼阁化城,若自天降,宝祖规制,尽复旧观。
翠华驻临安灵隐方丈虚席,诏补其处。
丞相汤公,慕践履笃实,德腊俱高,欲以激昂。
有众为奏,授“佛行大师”之号。
时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辞,选林泉幽胜为出尘之所,退居其间。
因以“月堂号所居,杜门谢客,以娱晚景。
会净慈阙主,十方衲子恳府帅王公入山敦请,不得已,乃承命复出。
辛卯岁正月,忽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
侍者宗本求语,曰:“吾平生拈古颂古,其语已多,尚何言哉。
”端然而化,年八十有二,僧腊六十九,葬于寺之东隅,松隐曹勋为之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行南宋 1089 — 1151
全宋诗
释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俗姓叶
幼有出尘志,间从天宁微禅师游。
年十九,礼普照觉印英禅师,得度。
去参佛眼清远禅师,契悟。
后辞省亲。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国处州,请开法于寿宁。
次迁法海天宁乌巨。
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从知饶州陈璹请,至饶。
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
雪堂道行禅师
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四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号雪堂俗姓叶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
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复参佛眼禅师,遂大悟
出世初住南明,历主荐福、乌巨。
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
有《雪堂行拾遗》一卷(存)、《金刚经注》三卷。
见《嘉泰普灯录》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一○。
释道行号雪堂
处州叶氏子也。
初依普照英得度。
出游参佛眼
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
住郡南明。
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
若言不会碓嘴生花。
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
南明恁么商确也。
是顺风撒沙。
次迁乌巨示众举。
玑和尚问僧。
禅以何为义。
众虽下语未契厥心。
僧请代云。
以谤为义。
师曰。
三世诸佛是谤。
西天二十八祖是谤。
唐土六祖是谤。
天下老和尚是谤。
诸人是谤。
山僧是谤。
于中还有不谤者无。
谈玄说妙河沙数。
争似双峰谤得亲。
忽示微疾。
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
遂以后事委之。
说偈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又注曰。
烂泥中有刺。
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
阇维获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舍利累然。
齿舌不坏。
塔于寺西。
道行
号雪堂
处州叶氏子。
泗州普炤英公得度。
既参佛眼
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
大悟
出世住南明荐福乌巨。
所至道声弘宣。
龙象景附。
极一时法道之尊。
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
不至二老之门则非禅也。
慈仁忠恕。
尊贤敬能。
戏笑俚言。
罕出于口。
无峻阻不暴怒。
至于去就之际。
极为介洁。
住乌巨时。
衲子有献铁镜者。
师曰。
溪流清泚。
毛发可鉴。
蓄此何为。
谢却之。
应庵住明果。
师。
未尝一日不过。
从间有窃议者。
师曰。
华侄为人难得。
予因重之。
数往何伤。
师虽见道龙门
而持身事之间。
实得之家教。
尝谓弟子云。
予弱冠之年。
见独居士言。
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语宜终身践之。
圣贤事业备矣。
予佩其语。
在家修
出家学道。
以至率身临众。
如衡石之定重轻。
规矩之成方圆。
舍此则事事失准矣。
一日示疾。
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
以后事委之。
示以偈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注曰。
烂泥中有刺。
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服。
跏趺而逝。
阇维。
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累然。
齿舌不坏。
瘗而奉之。
禅师名道行
号雪堂
处州人也。
其父叶公常游禅社。
自称见独居士
以积厚流光而生
生而岐嶷。
壮克节俭绝笑。
俚爱博施。
叶公尝谓曰。
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语宜终身践之。
圣贤事业备矣。
茂年不乐。
与诸子伍。
乃依普照英禅师得度。
英有鉴裁。
舂汲樵㸑。
必使董之。
乘间参请不倦。
无所得辞。
英参佛眼
因与高庵竹庵
同得究竟法。
方是时。
佛果佛鉴人满大江南北。
佛眼下诸贤。
多驰化于浙水东西。
是以东山法道大阐于三佛。
高庵初在龙门时。
骨鲠寡交独喜。
盘桓不间。
尝叹曰。
稠人广众中。
鄙者多。
识者少。
鄙者易习。
识者难亲。
果能自奋于其间。
如一敌万。
庸鄙之习。
力尽真挺特。
没量汉也。
感佩其言。
雪峰之事岩头。
故终其身未尝不举高庵之为人。
居荐福。
谓众曰。
佛眼老人
龙门时。
龙象满席。
尚自潸然太息。
以为终愧老东山也。
山僧复愧老人倍倍耳。
其流涕太息。
可胜道哉。
虽寓名山。
去就如流云。
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贤操。
达郡守吴公。
以本住持荐福。
迁乌巨。
终焉计
及门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辈。
俱为懿范。
行老且病。
汪乔年王十朋来往问道。
答不厌频。
尝谓十朋曰。
金堤千里溃于蚁壤。
白璧之美罹于瑕玷。
况无上妙道。
非特金堤白璧也。
而贪欲非特蚁壤瑕玷也。
要心之端谨。
行之精进。
守之坚确。
修之完美。
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又示乔年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见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一日召乔年
嘱以后事。
沐浴更衣。
跏趺而寂。
阇维。
齿舌不坏。
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
人皆获之。
塔于西寺
赞曰。
济下宗师。
钜鹿鏖兵。
万夫辟易。
壮矣。
行公临济
其世十三番。
为名葩秋月。
人人得而就之。
经云。
具足优婆夷
得菩萨无尽福得藏解脱门。
能于小器
随诸众生种种欲乐。
出生种种美味珍奇。
悉令充足。
行公之谓耶。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行字雪堂处州叶氏子也。
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
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
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
南明恁么商确也?
是顺风撒沙。
”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
”众虽下语,末契厥心,众僧请益,代云以谤为义。
道行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
谈玄话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
”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
”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衣,跏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净昙南宋 1091 — 1146
全宋诗
释净昙一○九一~一一四六),嘉兴崇德(今浙江馀杭县东北)人。
庆元府育王,晚居钱塘法慧,称无竭净昙禅师
南岳下十三世,保宁圆玑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十六年卒,年五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杲北宋
全宋诗
释杲,住东京法云寺,称佛照杲禅师
早年游方,谒圆通玑禅师
后依真净,自称于哲宗绍圣三年(一○九六)悟得方寸禅。
出住归宗,诏居净因。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佛照杲禅师
自妙年游方。
谒圆通玑公。
命首众秉拂。
机迟而讷。
众笑之。
有赧色。
次日僧堂点茶。
见茶瓢堕地跳跃。
乃得应机三昧。
后依真净
因读祖偈。
豁然大悟。
谓人曰。
我于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悟得方寸禅。
出世住归宗
寻被诏居净因。
以力参深到。
语不入时。
凡示众。
尝举老僧
熙宁八年
文帐在凤翔府供申。
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
压倒八十村人家。
汝辈后生。
茄子瓠子。
几时知得。
或诘曰。
宝华座上。
何一向谈说世谛。
曰。
痴人。
佛性岂有二耶。
师在归宗时。
一夜脩敬罢。
坐僧堂地炉边。
忽见二僧入堂。
一人庞眉雪顶。
一人少年。
皆丰姿颀然。
师心喜自谓。
我座下有如此僧。
须臾二人出堂。
师怪而尾之。
见入佛殿中。
师亦随入。
灯影荧煌。
炉中尚有火。
师炷香礼佛。
二僧复出。
仍袭其后。
至佛殿前。
因失所在。
自念忘却香匣在殿。
回取之。
见殿门扃钥。
遂唤直殿行者。
开门入。
时见炉中香烟未散。
匣在宝阶上。
莫谕其故。
行道精诚。
冥通无碍。
诚有不可思议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